黑斯班尼詩

黑斯班尼詩(Black Spanish)的起源據說品種是由夏葡萄(Vitis Aestivalis)與歐亞葡萄(Vitis Vinifera)雜交而來的。該品種很可能起源於美國薩瓦納河(Savannah River)附近的麥科米克縣(McCormick County),在當地,種植著本土的夏葡萄,而在1730-1780年間,許多來自法國的胡格諾派(Huguenots)教徒都在此定居,他們引入了歐洲葡萄品種,因此黑斯班尼詩很有可能是在此期間雜交而來的。在早期,該品種的名字為“Black Spanish”。之後,黑斯班尼詩被帶入密西西比州(Mississippi),被當地的西班牙人稱為“Jacques”,因此有了別名“Jacquez”。

品種特徵和生長條件:

黑斯班尼詩的果串疏鬆,大小中等或偏大,其果肉呈紅色。該品種成熟時間適中,產量中等,對皮爾斯病害(Pierce's Disease)有較強的抵抗力,但卻容易受黑黴病和霜霉病感染,在夏季易腐爛。黑斯班尼詩對土壤要求較高,適合在較厚的沙質土壤中生長。

主要種植區域和特色:

法國

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,黑斯班尼詩作為混釀品種在法國南部非常受歡迎。1935年以前,該品種還是教皇新堡(Chateauneuf du Pape)的法定品種,但之後其他雜交品種的出現逐漸取代了黑斯班尼詩。目前,在塞文山脈(Cevennes)還有一些黑斯班尼詩的百年老藤。

美國

黑斯班尼詩曾經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(Texas)被廣泛種植,用以釀造聖餐葡萄酒(Communion Wine)。2008年,該品種在德克薩斯州的種植面積僅剩53公頃,在這裡,黑斯班尼詩也常被用來釀製波特風格葡萄酒(Port-Style Wine)以及餐酒。如今,採用黑斯班尼詩釀製的波特酒在當地十分盛行,展現出香料和黑色水果的風味特徵。

標簽